人物
时段
朝代
人物库 清朝
僧通理清 1701 — 1782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701—1782 【介绍】: 僧。
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
年十九出家。
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,戒传十四期,说法三十余会,成就甚众。
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。
清廷开清字(满文)译馆翻《大藏》诸经,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,封阐教禅师
有《法华指掌疏》、《楞严指掌疏》、《圆觉新义疏》、《金刚新眼》等。
新续高僧传·义解篇第二之八
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。
父士公,母白氏。
生性端慧,不随俗嚣,方在龀龄,便解超善。
投妙音铎师薙染,依显如珍,始肄经论。
年二十,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,研精律部,津津以讲习为念。
因负笈都门,初听《弥陀》于善应,微有开省。
复依衍法听《楞严》,别见会心。
雍正三年甲辰,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《法华》,参之,每于难解释处,辄有新悟,老人屡印可焉。
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,有志注释《法华》诸经,尝于《方便品》初双叹二智之,顿发疑情,至视听罔觉,食不知味,十馀日不能措一词,凝然深究,苦无所得。
偶读经至如是相处,忽然了解,自是遍阅诸经,泮若冰释矣。
已而复至岫云,参洞翁律主,探四分止作之宗,研五篇轻重之谊,水乳交融,乃受南山之传。
又入京师,参永祥有祖,深得秘要,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,不遗馀力,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。
后为万善教授二载,辞居遗光,老屋败椽,讲诵不辍。
移主嘉兴、善应、香界、拈花诸山,讲经三十馀会。
每逢举拂,万指环绕。
弘戒十四期,造就新学不可胜计。
尝阅清凉《大疏》,识台山为菩萨住处,遂发心往礼,止万缘庵,讲《报恩经》,为台山供养。
一日至北台,霁日光风,倏忽白云叆叇,山谷中有光芒,若一道银汉,但天色向晚,罔识归途,因默祝曰:“菩萨示我。
”遂拜而起,俄顷之间,已及庵门。
欢喜而入,谓众曰:“菩萨送我来。
”因作礼赞偈曰:“菩萨慈悲,不可思议。
六十馀里,顷刻而至。
乾隆癸酉,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,并赐紫衣。
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,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,与其会,诵赞之馀,畅论佛法大义奥旨,莫不推勘深致。
班禅称善,因赠以香帛、曼答诸物。
未几,复圣恩,敕封为“阐教禅师”。
敕曰:“通理三乘说妙,布花雨于诸天;四谛观空,现鬘云于初地。
悬法门之宝炬,必通定慧之关;结愿海之真香,已 入声闻之座。
宜申渥典,用奖清修。
通理不昧前因,克参正觉。
皇畿毓秀,绍尊宿之薪传;禁籞承恩,受都纲之印录。
侍佛楼而合掌,曾依丹地之班;直经馆以斋心,旋紫衣之赐。
自溯真如于临济,月镜澄源;近皈胜果于须弥,风幡契旨。
深嘉梵行,特予褒封。
兹以尔为阐教禅师,锡之敕印。
尔其勉阐宗风,勤宣法教。
驻祥轮于腊度,耆龄符老寿之名;示慈筏于春浮,净业注维摩之字。
永曼国庆,益懋僧祇。
”(释通理)弟子心兴字隆法,继席香界,操履端严,宅心妙要。
著有《山居撰要》、《五经会要》、《八识规矩摘要》,都三卷,名曰《翠微三要》。
通理雍正癸丑之春,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》及教乘诸书。
精心研雔,时契圣览。
及宪庙宾天,始还旧所。
更寻前绪,穷年匑匑,老不遑宁。
所著有《楞严指掌疏》十一卷、《法华指掌疏》十卷、《心经合释》一卷、《金刚新眼》二卷、《盂兰摘要》一卷、《圆觉新义疏》四卷、《普门品别行疏》一卷、《五教仪增注》五卷行世。
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,谓弟子曰:“予八十馀年,未离佛法,且道即今是有佛法?
是无佛法?
”众未之应,视之微笑而逝,春秋八十有二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僧智旭明末清初 1599 — 1655
相关著作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1599—1655 【介绍】: 僧。
苏州府吴县人字素华
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
晚称藕益老人别号八不道人
十二岁读儒书,辟释老。
年十七,阅袾宏《自知录》及《竹窗随笔》,始不攻佛。
二十四岁,慕曹溪德清,苦路远不能往从,乃依其弟子雪岭出家,入径山参修。
后见正法衰替,戒律不明,决意弘律。
曾遍阅律藏三次,讲说大小乘律藏并作疏释。
继迁九华,探究天台贤首、慈恩之教。
晚居灵峰,修念佛法门,弘扬净土。
与莲池、紫柏憨山并称明代四大高僧
后世尊为净土第九祖。
有《教观纲宗》、《阿弥陀经要解》等。
新续高僧传·义解篇第二之七
释智旭字素华,晚称藕益老人姓钟氏吴人也。
父岐仲,持大悲咒十年。
母金氏,梦大士抱儿授之,遂生子。
七岁闻父训,甘蔬食,不逐腥膻。
年十二就傅读书,日聆师说,即以圣学自任,作《辟佛论》数十篇,复进酒肉。
弱冠,阅莲池《自知录叙》及《竹窗随笔》,乃取所著论焚之。
年二十,诠《论语》至“天下归仁”,不能下笔,废寝食者累日。
是岁,居父丧,读《地藏本愿经》动出世心,日诵佛名,尽焚所为文,郁郁三载。
听一法师讲《首楞严经》,至空生大觉,忽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,闷绝无措,因于佛前发愿舍身。
后梦礼憨山,涕泣言:“自恨缘悭,相见大晚。
憨山云:“此是苦果,应知苦因。
”语未竟,遽请曰:“弟子志求上乘,不愿闻四谛法。
憨山云:“且喜居士有向上志。
”时憨山曹溪,不能往从,乃从其徒雪岭剃度。
明天启二年也。
寻往云栖,听古德法师讲《唯识论》,疑与《首楞严》宗旨不合,问古德云:“性相二宗,不许和会,心窃怪之,佛法岂有二耶?
”遂入径山坐禅。
明年,精进益深,觉身心世界,忽然消殒,从此性相二宗,一时透彻。
明年,受比丘、菩萨戒,遍阅律藏。
未几母病,刲股和药,卒不能救。
既葬,掩关于吴江
疾甚,乃一意求生净土。
及疾少閒,结坛持往生净土咒七日,说偈云:“稽首无量寿,拔业障根本。
观世音势至,诲众菩萨僧。
我迷本智光,妄堕轮回苦。
旷劫不暂停,无救无归趣。
劣得此人身,仍遭劫浊乱。
虽获预僧伦,未入法流水。
目击法轮坏,欲挽力未能。
良由无始世,不植胜善根。
今以决定心,求生极乐土。
乘我本愿船,广度沈沦众。
我若不往生,不能满所愿。
是故于娑婆,毕定应舍离。
犹如被溺人,先求疾到岸。
乃以方便力,悉拯暴流人。
我以至诚心,深心迥向心。
然臂香三炷,结一七净坛。
专持往生咒,唯除食睡时。
以此功德力,求决生安养
我若退初心,不向西方者。
宁即堕泥犁,令疾生改悔。
誓不恋人天,及以无为处。
折伏使不退,摄受令增长。
”独居二年,足不踰阈,既而度南海,觐洛伽山,还住龙居
律学坠废,多缘讹误,以弘律自任。
既述《毗尼集要》,儗注《梵网》,爇香告佛,以决所宗,拈得天台,于是究心台部。
已而居九华华严,述《梵网合注》。
律仪虽精,每念躬行未逮,不敢为范,因于佛前枚卜,自和尚以次退居,菩萨沙弥、优婆塞应居何地位?
卒得菩萨沙弥,遂终身不为人授戒。
其后,历温陵漳州、石城、晟溪、长水新安,而归于灵峰
生平撰述都四十馀种,其著者有《首楞严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会义》、《楞伽义疏》、《唯谶心要》,而《弥陀要解》提持净土,尤为简切,今有《净信堂集》行世,可见一班。
当时禅者多目净土为权教,遇念佛人必令参究谁字。
独谓持名一法,即是圆顿心宗。
卓左车者,尝设四问:“如何是念佛门中向上一路?
如何得离四句绝百非?
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?
如何是淆讹脑后一锤?
答之曰:“向上一着,非禅非净,即禅即净,才言参究,已是曲为下根。
果大丈夫,应谛信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
设一念与佛有隔,不名念佛三昧。
若念念与佛无间,何劳更问阿谁。
净土极则事,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,念 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,正下手时,便不落四句百非,通身毕露。
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,即见十方无量诸佛。
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,即生十方诸佛净土,此是向上一路。
若设现前弥陀,别言性弥陀,舍西方净土,别言唯心净土,此是淆讹公案。
经云:三贤十圣住果报,唯佛一人居净土。
此是脑后一锤。
但能深信此门,依信起愿,依愿起行,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,遍坐十方微尘国土,转大法轮,照耀古今,震警大千,皆己性中事,岂待外求?
清顺治十年冬有疾,命弟子曰:“阇维后,屑骨和粉,施诸水中。
明年正月二十一日示寂,后二年将就阇维,启龛发长覆耳,面如生,牙齿不坏。
门人不忍从遗言,收骨塔于灵峰
年五十七,腊三十四。
其别众偈曰:“生平过失深重,犹幸颇知内讼。
浑身瑕玷如芒,犹幸不敢覆藏。
藉此惭愧种子,方堪寄想乐邦。
以兹真言苦语,兼欲告诫诸方。
不必学他口中,澜翻五宗八教。
且先学他一点,朴朴实实心肠。
”尝集僧十五人,结净社以三年为期,日三时诵佛名,回向净土,二时止静,研究诸大乘经。
其生平行事,多实践云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释实月清 1711 — 1771年八月十日
新续高僧传·习禅篇第三之十五
释实月字智朗号渔陆姓李氏白门人。
年十九,投江宁观音慧开,诵习三年,受具于六安大悲院昙瑞。
明年谒天目晦日,磐山若水。
后依云峰素莲,习天台贤首诸经纶。
久而厌其枝蔓,乃飞锡至理安,见佛日,以从上誵讹公案徵诘,投机,许之入室。
丙寅,付以偈,有“十八涧边一句子,于今分付在江南”之语。
且云:“称宗师者,须具自他眼,方可为人。
若但明自己,不明他人,与学者酬酢,终不能拣魔辨异,子宜勉之。
唯唯。
是岁遁迹临江辨利,有昵彩埋光之意。
竹村茅居士,请居定香古刹。
至则百废具举,座下食指已盈二千,而香积乏粒,出则分卫四衢,入则宣扬三藏,亦略无倦色。
癸酉,奉命住理安,正纲饬纪,大振石磬之音,四方参叩,殆无虚日,激扬本分,兼讲阿含、方等、般若、华严、法华、唯识诸经,所依皆一时英俊
乾隆丁丑以还,讫于乙卯,三次幸临,奉对无爽,宸衷载怿,钖予有加,御书“识安心竟”四字予之,其额犹存。
平生一衲之外无馀物,有赠衣者辄以予人。
幼时未尝习文学,晚忽贯通诸子百家,武林词客皆乐与之游。
将示寂,告众偈曰:“金刚王宝剑,一断一切断。
山云与水沤,谁断谁至断。
时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十日也,寿六十一,腊四十二,塔于莲花峰之阳。
有语录四卷,及《禅宗必要》、《南涧吟草》、《示众偈》诸卷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释自扃
新续高僧传·杂识篇第十之四
释自扃字道开号闿庵
姓周氏吴人
出家虎邱,诗如石田,画宗巨然,师事苍雪彻汰如河,通贤首、慈恩二宗旨,归讲《圆觉》于虎邱,讲《涅槃》于华亭,讲《楞伽》于武塘,妙义云委,如瓶泻水。
顺治壬辰六月,自槜李归虎邱东小庵,属疾数日,邀苍公坐榻前,手书诀别。
有曰“一事无成,五十二载。
一场懡㦬,双手拓开。
”志气清明,字画端好,歛衣端容,掷笔而逝。
塔在庵右,其徒文圭虞山钱谦益,为撰塔铭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释性澄清 1616 — 1684年十一月一日
新续高僧传·明律篇第四之三
释性澄字湛一姓胡氏,裳邑人也。
幼事章句,颇厌繁文,抗志高迈,愿从净息。
年近弱冠,就本邑普照寺了尘落发。
挟锡南游,参学淮安,受具戒于嵩乳。
复从正观法主贤首教,栖止袁浦慈云庵中,澹茹数年,剌血书《华严》、《报恩经》,嗣参玉林诸耆宿。
最后登千华觐见月,精习戒律,忽焉三载,止作二持,服膺罔懈。
甲午宿迁智恒请,主极乐院事,以法度人。
历岁传牃,远侣云集,道流景附,檀施日富。
鸠工庀材,从事修建,大淮以北千里之内,极乐遂为一大丛林
辛丑岁淮阴绅耆敦求宏法,至,重兴圆明古寺,胜会无遮。
复徇邳徐两淮名刹请修大悲忏法,每感瑞异。
深息恬退,还山后,虽年衰,犹精进不辍,行般舟三昧,不坐不卧,三月而息。
又念四方行脚去极乐北,无息肩处,乃于㟃峿五花顶建全潮庵,山下道旁并设茶座,以利来者。
康熙甲子,得腹疾,至十一月朔日,呼汤沐浴更衣,命侍者集众曰:“吾今日当与众别。
”端坐号佛,悠然而逝。
春秋六十九,坐夏三十二,塔于全潮庵院。
所著《大悲净土忏法》、《瑜伽燄口作观节次仪文》若干卷。
先后演戒三十馀坛,感应奇异,恐涉惊疑,不复笔之简册云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释圆惺清 1628 — 1701年三月八日
新续高僧传·义解篇第二之七
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。
幼失恃怙,依于外宅。
九岁避寇梁山旁,匿沙河菩提庵,礼偶然师出家,后为破山老人行者。
清顺治三年,出蜀入,谒玉泉恒河律师,潜心向学,五年进具,肄习律仪,兼穷贤首,二时听受。
十有七年,尝参耳根圆通,猛然开寤,为主僧一真所知。
真本当阳刘氏子,初习贤首教观,洞明经旨,尝讲《楞严经》,说三聚戒,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,不可胜数。
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,有省,作偈呈真,有云:原来在者里,何须向外求。
烂嚼人糟粕,驴年未了休。
真为印可,付以衣法。
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《金刚》、《楞严》。
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《法华》,皆能阐明秘奥,妙入几微。
教海神龙,无以踰之。
三年,游金陵,见华藏大咸,问讯之馀,喝云:“汝兴教乘,此喝应如何讲?
曰:“下文繁冗,附在来日。
”归寮,呈颂曰:“晴天轰霹雳,平地起波涛。
欲晓如斯旨,冢头渰莱蒿。
”咸览之,嘿然。
翌日,咸复问曰:“《楞严经》空有俱非,汝试说之?
答以偈曰:“说有不有,说空不空。
行住坐卧,常在其中。
”咸厉声曰:此子大有悟入。
已而入两浙,谒玉琳(日”+“秀”) 于天目,遂木陈老人,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:“堆蓝出仙掌,泉吐漱玉珠。
”语意隽绝。
四年,由四明礼南海,拜舍利,越石梁。
五年,复至华藏,代座说法。
咸付以衣拂,辞不受,咸曰:“宗教兼弘,说行并用,古今昭然,何用辞为?
拜而受之。
六年,登九华、清凉,道出终南,至峨嵋
十三年,乃旋玉泉,结茅山腰。
川湖总督蔡公毓荣,重辉殿宇,广增香田。
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,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,鹤飞梅谷,照玉莹石,皆当机演唱,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。
二十二年,创修珠桥。
二十八年,增筑十方堂
三十五年,邑侯以关陵请,为建坊表。
三十七,葺观泉亭,董治唐贤碑碣。
三十八年,复神州,刻惠王所书《法华经》板。
其维持象教,不惮勤苦。
四十年三月八日,说偈而逝。
先数日,自知期至,力疾还玉泉,与众䛡别,语音琅琅,其病若失。
众方冀其延年,乃如约而去。
世寿七十四,僧腊五十四。
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,以彰盛德。
天茨文词尔雅,别有传,具弟十科。
著有语录二卷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